Warning: file_get_contents(/www/wwwroot/www.xinxinheng.com/files/article/txt/91/91167/24753154.txt): failed to open stream: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/www/wwwroot/www.xinxinheng.com/jq_get_api.php on line 308
contentstart-第274章王猛论政(中)
“拜见公子!”十几名劲装大汉单膝跪在雪里了,这十几个人的脸色,或铁青或冷峻,在小院中形成了一道独有的气场,杀气弥漫。这十几个人都是乞活军小帅,每个人都有数百或数千凶悍的部曲。或许,他们每一个人都不是麒麟卫的对手,但是十几个人的势力,加在一起,就是一股让人恐惧的力量。
“公子,杀或不杀?”一个不甘心沉沦的小帅,出声问题。
王凝之头顶上雪花翻飞,可是他仿佛像一桩雕像,便是连眼睛也没有眨一下。
“杀父之仇,夺妻之恨,不共戴天!”王凝之此刻被仇恨迷住了心智,此刻,他没有半点士家公子的风范,他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阴沉,阴沉的仿佛要滴出水来,就像是烈阳下的冰雕,浑身透着寒意。
然而,王凝之最终没有下定决心。因为他知道,世上并没有不透风的墙,哪怕他做得再隐秘,总会有真象大白的那一天,真象大白,就会给王氏带来灭顶之灾。这个结果是王氏不能接受的。
说穿了,穿鞋的,永远不会跟光脚的人同归于尽。
仿佛,时间过了很久,一个声音打破这死一般的沉默。一个仪表堂堂,风度翩翩的年轻小帅道:“公子,想要报仇,其实不一定杀人!”
“哦!”王凝之仿佛像听到了世界上最好听的笑话,反问道:“此话怎讲?”
王凝之是王羲之的嫡次子,生母就是郗超的姑姑。无论琅琊王氏,还是郗氏,都不是小门小户,王凝之在这个环境下长大,自然养成了一种高高在上的威势。
年轻小帅感觉到王凝之给他带来的压力,他不敢在扮演那种高深莫测的角色,结结巴巴的道:“报仇…不…一定杀…人,有…些…人一刀杀…杀了他,反而…便宜了他,要报复…报复他最好…的办法,莫过于,让他死不如死!”
王凝之道:“不错,说下去!”
得到王凝之的赞赏,年轻小帅语速流利多了:“众所周知,冉家子最爱熟妇,尤其是寡妇。这个爱好倒也与众不同,如果……”
下面的话,他还没有说下去,王凝之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。拱手道:“没请教!”
这些流民小帅,说好听点那是流民首领,不好听的,其实他们就是一帮土匪,他们为了生计,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,或与其他流民黑吃黑火拼,或争地盘大打出手,也有时为了一口饭吃,甘愿当胡人的走狗。流民帅只有一个宗旨,那就是带着部曲活下去!
这样的人,一般不受士族待见,王凝之居然向他行礼,足以说明这个人在王凝之心中的份量。
年轻小帅淡淡的道:“在下姓孙,名潜,表字知节,祖籍太原中都。”
王凝之听到这里,不敢怠慢孙潜。要知道古代起名字极为讲究,如果是出身卑贱,绝对不能取单字的名,更不会有表字。名和字,在这个时代,都是身份的象征。中都孙氏虽然不是上品豪门,倒也算是官宦世家。
“知节兄请上楼,我们边喝边谈!”……
孙潜是桓温麾下参军孙盛的儿子,自告奋勇出大横岛出谋划策,暗害冉明,结果在绝对的实力面前,他的计策并没有得逞,张靖被杀,大横岛被冉明强占,而他则灰溜溜的只身逃了回来。
这次失败,他不敢告诉父亲孙盛。好在他有他的出身,虽然中都孙氏不比上等豪门,在流民眼中,这仍然是高高在上的存在。孙潜口才不错,能言善辩,很自然的被一路流民帅左伯玉看重,引以心得军师。
孙潜秉性和刘备有的一拼,人家好心收留他,他不仅不感激,反而恩将仇报。孙濽害死左伯玉,吞并了左部人马,成为京口一带势力较大的流民帅。
孙潜没有带着他的一千多部曲直接找冉明报复,而是暗中打探冉明的消息,得到冉明与王氏交恶,孙潜感觉机会,就来到了建康。
冉明不知道现在不仅王凝之暗暗恨上他了,更何况还有一个小妖孽孙潜。
冉明此时兴致勃勃的看着王猛的来信,让冉明非常痛苦的是,这封信除了开头的问候,用了白话文,到了后面,表达要事的时候,反而又用起了文言文,好在冉明也今非惜比,总算能读懂王猛的意思。
魏国表面上风光无限,实际上内部却暗流汹涌,王猛表示非常担忧。首先的是士族门阀问题,冉闵新近册封崔悦为太傅,这一下崔氏一跃成为魏国仅次于冉氏的上品门阀,风头甚至盖过了中山刘氏。
同时,闻喜裴氏为了不被崔氏压制,把长房嫡女裴婉儿嫁给冉智为良娣。良娣太子妾中的品级较高者,地位仅次于太子妃。相关史料《汉书·武五子传注》引韦昭曰:“良娣,太子之内官也。太子有妃,有良娣,有孺子,凡三等。”
裴婉儿艳丽过人,天生内媚,受到冉智的宠爱,裴氏现在也是水涨船高。魏国其他各大门阀子弟,几乎充斥着魏国朝堂。这些士族子弟,当官以后,第一件事并不是熟悉政务,而是求田问舍,开始近乎疯狂的兼并土地。这个趋势俞演愈烈。
不过,现在魏国因为了战乱人口税减,暂时还没有**,可以预见,最多二十年,魏国自由民恐怕要压缩三成以上!
说来也是,王猛是寒门出身,因缘际会,被嵩山异人看重,传授技艺。他对士族并没有什么好感,历史上王猛在前秦对待汉人士族也没有太好的手段,苻坚就信奉拳头,看谁不爽,抄家灭族,士族都被苻坚杀怕了,所以也没有敢玩什么小动作。
王猛在信中提出了针对士族权柄甚重的现象,提出来了应对之策。他推崇冉明的科举制度,但是却隐晦的指出,目前在魏国推行科举制度肯定会受到士族门阀的抵制,眼下魏国在各个方面,不得不借重士族的力量,进行统治。所以,王猛提出了限制士族权柄的思路,既缓缓图之,王猛计划分三步走。
首先是积攒力量。兴办官学,培养人才,为了避免士族反对,这些学生来源其中三分之一的名额分给各大士族举荐族中优秀子弟,另外三分之一,则是魏国功勋将领的子弟。最后三分之一,则是魏军烈士子女。
无论烈士子女,还是功勋子弟,他们的父辈为了魏国,浴血奋战,甚至付出了生命,魏国相应的给了他们非常优厚的待遇,他们的荣华富贵,都是魏国给的,魏国存,他们则同享荣华,魏国若亡,他们将一无所有。所以,他们会效忠魏国。不会和士族子弟一样,为了家族利益,不顾一切。
其次,就是让冉闵出面成立慈善院,把魏国孤儿之中才思敏捷者集中起来培养,培养他们识文断字,培养他们战场撕杀之计,也培养他们忠君为国,这些人群不同于一般的寒门子弟。皇帝这么做是彰显仁君形象,他们若反对就是不让皇帝当圣君,在儒家的仁义道德的角度上,站不住脚!
最后就是增加司空的御史台的权力,从目前的考核制度着手,细化官员的职责,采取问责制度,对于渎职犯罪,**受贿,欺压良善,预以从严从重处理。
冉明看完这些,心中非常感慨,王猛的思路居然出奇的与他不谋而合。王猛现在是胶东相,和上郡太守平级,权力甚至更大,同样是两千石官员,更为难得的是,王猛不贪功,这些意见,他原本可以直接上书冉闵。
王猛把这封信交给冉明,目的就是让冉明上书冉明,把这一份功劳让给冉明。
冉明摇摇头,王猛看来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,现在自己要做的就是韬光养晦,收敛锋芒。
下面,王猛又提出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,那就是民族问题。冉闵以驱逐胡虏,高举义旗,最终赢得天下。然而,魏国的民族矛盾也非常严重,特别是他提到了魏国的俘虏。
自永嘉之乱以来,汉人就被胡人如屠猪狗一般奴役屠杀,现在汉人当政,普通的百姓可没有士大夫的那种迂腐的以德报怨,而是以直报怨。
总数高达十六万多的俘虏,一年不到的时间内,居然死亡过半,这些俘虏有的是被魏军官兵虐待致死,也有的是百姓报复。总之生活在魏国的其他胡人,同样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。
特别是士族门阀,他们依靠他们的身分和家养的奴仆,武装家丁,恣意妄为,无法无天。肆意攻击胡人部落,也敢光天化日之下,公然抢夺胡人财产。
王猛指出“有服章之美谓之华,有礼仪之大故称夏,华夏,并不是单纯从血缘上衡量的,而是从地缘上衡量,入华夏者,汉服为装,以汉语为言,以汉礼仪为行为标准,是对华夏文化的友善度者,皆可为华夏人。然,华夏人出华夏之地,与华夏离德,固可称为夷。”
冉明知道王猛在历史就是依靠合理稳定前秦的民族问题,才让前秦强大起来的,这个时候,他终于亮出了他的杀招。
“华夷之辩”冉明喃喃的道:“华夏九服?这个真有点意思!”
PS:说声抱歉,程志最近真的太忙了,临近春节,单位举行春节联欢晚会,程志有一个诗歌朗诵、一个相声,还有一个小品的演出,下班每天都需要排练,记台词,非常忙。还能忙里偷闲码几个,不容易啊!过了春节,肯定会好点!-content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