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tentstart-
在陆凤芹等候当兵的时候,远在羊城的苏家食铺也开业了。
开业当天,苏奕远特意联系了舞狮队,在上班高峰期,在店门口舞了大半个小时。一时间,锣鼓喧天,鞭炮齐鸣,又有精彩的舞狮,真真是赚足了眼球。
凡是路过的,都会停下来瞧上那么几眼。苏家食铺,就这样被附近的工人们记住了。
舞狮是粤省的一个传统,动荡年间被禁止了,运动结束后,风气放开,又被舞狮传人渐渐拾起。
只是被禁锢久了,许多事情,大家都在观望,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。
舞狮队重新练起也有一年多了,一直没什么机会可以出去展示。苏奕远去联系的时候,舞狮传人一口就答应下来,甚至连钱都没要。
但苏家也不是贪便宜的,谈成后,苏奕远便给包了10块钱红封。
舞狮队也知道机会不容易得,开业那天,舞得格外卖力,把压箱底的本事都拿出来了,展示了不少绝活,引了许多人停下来观看。
一时间,食铺门口那是围得水泄不通。
不过,都是看热闹的多,买东西的少。真正旺起来,是在夜班工人下班后。
夜班工人一般是8点下班,这收拾收拾出来,经过食铺门口时,已经八点一二十分了。
这时舞狮队已经撤了,但热闹的痕迹还在,苏奕远又拿了个大声公在那里喊“新店开业,买二送一”,一些家庭条件好又好奇的,便会停下来。
虽说厂里也有食堂,但吃来吃去,都是那几样,有条件的,还是会在外面打打牙祭的。
兄妹俩也是懂做的,早就拿了几个包子和馒头剪碎,饼也切了一些碎饼,用干净的碟子装着,见有人来,就拿竹签插一块让人尝尝。
这个时候,有工作的人还是比较体面的,尤其是大厂的,更爱惜面子,占便宜的少。这都吃了人家的了,味道也确实不错,大部分尝过的都买了。
很快便卖了一波。
装修的时候,把这边的厨房扩大了,垒了做烧味的土窑,又多做了几个灶台,吴师傅便在这边工作,朝八晚五。
快中午的时候,吴师傅的熟食也开始出炉了,整个店铺都散发着令人垂涎的香气,甚至外面经过的路人,都不少猛吸鼻子的。
没一会儿,一只只色泽金黄,外表酥脆,看着就让人流口水的烧鸭、烧鹅、烧鸡、烧排骨等,被挂在玻璃柜里,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。
这是,一对婆孙经过,那小孙子闻到香味,直闹着要吃。那阿婆没办法,便过来问:“靓仔,你们这烧味怎么卖?”
这边除了工厂,也还有一片原住民和家属院,平时路过的街坊也不少。
“阿婆,都是按斤称,烧鹅一块五,烧鸭一块三,烧鸡一块五,烧排骨一块二,猪头肉一块,叉烧一块四。”他们身后的白墙上,就贴了一张大大的价目表,只是阿婆不认识字。
“今天开业,一律打八折,今天买很划算,阿婆要不要来一斤试试?”
老阿婆眉头一皱,“怎么这么贵?价格都快比市场上翻一倍了。”
“阿婆,这不一样,我们这卖的是熟食,这一斤生肉,做成熟食也就八两左右。再说,市场上买肉得要肉票,我们这买熟食,不要票。”
“这要去小市场,这不要票的肉,生肉都得一块五。阿婆你说是不是?”
“况且,我们这做烧鹅的师傅,可是从国营大饭店出来的,你试过了就知道。”苏奕远说着,抽了根竹签,从玻璃柜里插了一小块肉递给那阿婆,让她尝一下。
“这花小市场买生肉的价格,能吃到国营大饭店大厨的手艺,简直不要太划算。今天还打八折,那就更划算了。”
那阿婆一吃,确实不错。她儿子是厂长,她也是吃过大饭店的人,确实不比那边的差。便道:“那来一斤烧鹅吧。”
“好咧!”苏奕远应着,利落的去斩了一斤烧鹅,用油纸包了,递给阿婆。
“阿婆,你拿好。你下次来买的时候,带个饭盒来,我给你浇点烧鹅汁,这烧鹅汁拌饭,可香了。”
在苏奕远给阿婆斩烧鹅的时候,苏茉和吴师傅也把其他熟食,切了些小碎肉出来,给那些驻足围观的路人尝了。
这些大都是附近的街坊,出去买菜的,虽然不是人人都买,但也有大半人买了。
“给我切半斤猪头肉,要猪耳朵那部分。”
“我来一斤烧排骨吧。”
“我要半只烧鸡。”
“行,你稍等!”
兄妹俩微笑应着,一个收钱和秤,一个斩和切,服务的那叫一个周到。
吴师傅见自己做的熟食卖的好,心里也松一口气。找份工作不容易,他真怕卖不出,他这工作又没了。
其实吴师傅那是多虑了,苏家卖的熟食价格比起自由市场来说,真不算贵。便宜的肉,那得要肉票,但肉票每月都是有定量的,但凡家里条件好些的,那肉票都是不够吃的,少不得要去小市场买。
如今这边卖的熟食不会比小市场贵,一样不要票,味道又好,时间久了,传开了,只会越卖越好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等上早班的人下班了,食铺又旺了一波,但卖的最多的,还是烧味,面点卖得少些。
苏奕远笑:“还是大厂的工人有钱,买肉都不带眨眼的。”
“面点在这边,看来也就只能卖早上那一波。今天大家都被舞狮吸引了注意力,明天早上得要喝起来,让大家习惯在我们这里买早餐才行。”苏奕远看着剩下许多的面点道。
六点左右,刚下班的都下班了,该上班的也都上班了,兄妹俩便收拾收拾关店了,熟食还剩下一点烧鹅和烧鸡,带回去晚上自家人加餐。剩下的包子,则拿到火车站那边去卖。
兄妹俩数了数,今天的营业额是144.3元,没有火车站那边开业当天高,而且这营业额,有大半是熟食贡献的。
熟食的利润可没有面点高,而且今天还打折,兄妹俩算了一下,利润也就三十多不到四十。
“花钱赚个吆喝,不赔本就行。今天,我们苏家食铺的名头算是打出去了,以后会越来越好。”苏奕远倒是乐观。
把卫生搞完,兄妹俩把门一锁,骑着带挎斗的摩托车,带着剩下的东西到火车站去了。
这挎斗摩托车,是苏廷德托关系从队里弄来,花了700块钱。说是从一线部队换下来,马力有些问题,不适合翻山越岭了,本来是要退给地方公安用的,他们托了关系,弄了一辆来。
虽然说是用旧了的,但这个时候,老百姓也买不了摩托车,汽车就更不用想了,先对付着用。
主要是这个位置离住的地方有些远,如果骑自行车,得一个小时左右,送货过来不方便,骑摩托车就快多了,半个小时就能到。
第二天,苏奕远一早就拿着大声公吆喝开了,面点销量果然比昨天上升了不少。
第二天营业额156元,涨的部分,主要是面点贡献的,熟食没有打折了,销量比昨天降了些。
第三天,营业额163元。
第四天,营业额178元。
第五天,营业额184元。
之后,营业额便在180元上下浮动,初期营业额大致就这样了,等后面做久了,应该会慢慢再往上升一升。
在新店铺开业一周后,马小娟也到了羊城,苏茉那天特意换去火车站小卖铺。
等从广播中听到马小娟乘坐的列车到站后,便去出站口接她。
“苏茉!”马小娟提着行李袋,四处张望,一看到苏茉,便赶紧奔了过去。
“你这是吃了仙果了?怎么一点都没见变化?还是这样的油光水滑,盘顺条亮?”
这苏茉,还是跟十八九岁的小姑娘似的,没啥变化,哪里像一个娃都五六岁的人?她自从生了娃之后,她总觉得自己似乎老了许多。
“你这是在火车上吃蜜了,嘴这么甜?”苏茉笑。
“我实话实说,你看我,是不是比之前憔悴多了?”
“坐了好几天火车,谁能不憔悴?累了吧,我先带你回我家休息。”马小娟脸色确实不好,不过从火车上下来的,就没几个脸色好的。
“是,我得赶紧去洗个澡,我都快馊掉了,南方太热了。”马小娟道,她好几天没洗澡了,身上一股味呢,她自己闻着都难受。
苏茉先带马小娟去了小卖铺,跟莫玉蓉说了一声,这才骑车带马小娟回了高第街家里。
八月份的羊城热的很,这骑回去,苏茉也出了一身汗。把马小娟领上三楼,让她先去洗澡,自己则打开电风扇吹着。
马小娟接了水,好好的洗了一番,等身上总算感觉清爽了,这才穿了衣服出来。
“苏茉,你这房子不错啊,你以后都不住家属院了?”马小娟问,这房子干净又整洁,家里那些柜子啥的,都特别美观,比她婆家在哈市的房子都好上好几倍。
“不是,现在要给我爸妈帮忙,暂时住这边。孩子们上学后,还是得回家属院住。”九月份,苏茉打算送两小只去上小学了,得回家属院那边。
“你俩孩子呢?怎么没见着?”
“陆长征带去训练了。”其实是许司令那边要求的,孩子们上学后,就不能两三天一训了,暑假便得加码。
马小娟“啧”了一声,“你们俩可真是舍得,这么小的孩子。”
“你不也一样,把孩子扔家里,自己跑出来。”苏茉打趣。
马小娟哈哈大笑,“确实,我带孩子是带怕了,趁着现在得空,我弟弟妹妹能帮我看孩子,赶紧出来见见世面,等开了学,又得上学又得带孩子,可就没空了。”
她在清溪县那小地方窝太久了,可不得趁着还有冲劲的时候,赶紧出来看看,不然她怕她真的会被同化成那些家庭主妇一样了。
马小娟并不是直接来羊城的,她先去了京市,然后又在海市停留两三天,这才到羊城来。
苏茉让马小娟在两小只的房间先休息,自己则先回小卖铺去帮忙了。
第二天开始,苏茉带着马小娟在羊城好好游玩了几日。
马小娟发现,在基础设施上,羊城并不比京市和海市好多少,就是哈市,比起羊城来,也并不算差太多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-content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