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tentstart-杨辰话音一落。
一众勋贵尽皆心寒。
这话说的是高家,其实就是说给他们听的。
杨辰能把高家查的这么清楚,那他们呢?
之前杨辰覆灭徐家之时。
曾拿出过对徐家的调查,那确实震惊了整个京都的权贵。
但那查出的账本上,一切往来毕竟用的都是暗语花名居多。
可这一次不一样。
高家那账本上,可是清清楚楚的记着真实姓名。
而且他们甚至在上面看到了,高家与他们的往来,全都能对上。
杨辰俯瞰群臣。
“怎么样?”
“这会诸位爱卿,你们还认为仅仅高家那两道丹书铁券,能消得了高家之罪?”
“今日朕必须要给天下一个交代!”
“太祖、先帝赐大唐开国勋贵的丹书铁券,是对各位勋贵的恩典,也是对过往功绩的凭证。”
“以满朝勋贵的过往功绩,平息高家之罪!”
“这才能给这天下一个交代!”
“今日要么夷平高家九族,要么诸位勋贵将丹书铁券尽数上交。”
杨辰话音一落。
密密麻麻的脚步声传来。
宫门大开。
大批龙牙禁卫,押着高家京都主家全族上下,近两千余人,来到太和殿前巨大的广场之中。
停住脚步之时。
“铮!”
一片长刀出鞘之声响起。
高家族人,尽皆长刀加身!
只要杨辰一声令下,高家京都主家全族尽斩。
这一刻。
所有人明白过来,杨辰为什么在太和殿前早朝了。
因为太和殿内……
放不下这么多人。
满朝大臣,此时大气都不敢出。
有心虚者,后背已经渗出了冷汗。
杨辰扫过群臣,朗声喝道。
“搬鼎来!”
一声令下。
大牛于龙牙禁卫中,越众而出。
他身披重甲,如同天神降世,单臂托着一尊数千斤重的大鼎。
在一众大臣惊骇的目光中。
大牛迈着稳健的步伐,走去场中。
“砰!”
大鼎稳稳落地。
所有人心中都是一颤。
杨辰于太和殿前,三十九级台阶之上,威严而立,俯瞰群臣。
“诸位爱卿,到你们选择的时候了。”
“这鼎便是焚毁铁券之重器!”
“午时之前,这鼎中若少一块铁券。”
“朕便只能大开杀戒了!”
大开杀戒?
一众勋贵后背发凉。
杨辰这话说的微妙,他说大开杀戒,可没明说拿谁开。
就算杨辰真的握有所有勋贵,贪赃枉法的罪证,为了天下世家稳定,他也不可能把所有开国勋贵全都一锅端了。
但是他再抓出哪个倒霉的勋贵,那就只有天知道了。
没人希望自己成为那个倒霉鬼。
此时他们除了交出丹书铁券,还有别的选择吗?
如果有,他们倒是觉得,高家满门抄斩,也没什么不妥。
但显然,杨辰想要的是丹书铁券。
此时他们都恨不得给自己个大嘴巴子。
一开始,如果他们不抱团为高家求情,不因为杨辰的刻意示弱,一味的步步紧逼,上纲上线。
那他们也不会被杨辰借题发挥,给圈进套里。
此时说什么都晚了。
一众勋贵犹豫的功夫。
阎国公看了一眼那箩筐里的账本,又扫过一众勋贵老兄弟。
他深深叹息一声。
“陛下,老臣先来!”
“老臣这就回京都阎家老宅,取来丹书铁券!”
话音一落。
阎国公转身离去。
紧接着。
“陛下,老臣也回府去取。”
“老臣也去。”
“……”
这头一开。
哪有勋贵敢硬挺着了。
谁再硬撑着,谁说不定就成了给高家陪葬的倒霉鬼。
不过片刻。
一众之前态度强硬之极的开国勋贵们,都跑没了影,回家去取丹书铁券了。
杨辰重新坐回龙椅,静静等待着。
太和殿前。
所有人此时都是屏住了呼吸,生怕气出大了,引起杨辰的注意。
……
随着时间的流逝。
一个又一个开国勋贵回到了太和殿前,亲手将在自家中供奉了几十年的丹书铁券,扔到了大鼎之中。
大鼎之内,火焰熊熊燃烧着。
但是这炽烈的火焰,却让满朝勋贵们,都是后背冰凉。
午时。
大唐王朝,最后一块丹书铁券,被扔进了大鼎之中。
高家保住了,不用被诛灭九族了。
但是满朝勋贵心中,却没有半分喜悦。
甚至高守义,他看着那正燃烧着火焰的大鼎,失神落魄。
自此…
大唐再无勋贵!
高守义眼神苦涩。
太快了…
皇帝掌控朝堂的速度太快了。
一年时间,一切都变了。
尤其是那无孔不入的彻查之能,简直令人发指!
只是一年时间。
怎么变化如此之大?
或许皇帝一直以来都在韬光养晦吧……唉……
高守义心中想着,垂下头颅,眼中暗淡无光。
杨辰看了一眼那焚毁铁券的大鼎,朗声说道。
“丹书铁券是对开国功臣恩典,但它是恩典,是功勋凭证,是君王对臣子的庇护之情。”
“它是用于法不容情之时!”
“它绝不是贪赃枉法、为非作歹、祸乱朝纲的护身符!”
“是问,有多少勋贵,自得到这丹书铁券起,便自觉多了条性命,开始为非作歹,肆意妄为?”
“诸位记得,功是功,过是过,功过不能相抵。”
“而高家之事,念在诸位过往之功勋,朕可以破例一次,免去九族连坐之刑。”
“但死罪可免,活罪难逃,高家全族发配边疆!”
杨辰威严的声音,响彻殿前。
这一次,再无一人反驳。
话音刚刚落下。
杨辰眸光闪动,话锋一转。
“如今丹书铁券尽毁,大唐再无勋贵。”
“勋贵不在。”
“但是我大唐国之柱石犹在!”
“阎国公花甲之年,毅然出京镇守东海,一去十年,古稀之年,重伤而归。”
“如此忠义,满朝文武,天下万民,有目共睹。”
“这等为国为民之大义,驻守国门之铁骨,才是我大唐的脊梁!”
“大唐再无丹书铁券。”
“但朕亲赐阎国公,天子剑一柄。”
“阎国公持此剑,亦如持丹书铁券一般无二。”
杨辰说着,自龙椅旁,拿出一柄雕龙宝剑。
立即有御前侍卫上前,将这天子剑接下,而后走向阎国公。
阎国公看着这柄天子剑,眼神动容。
“陛下,既然您已经决定收回丹书铁券,整顿朝堂,就不必为臣破例了。”
杨辰闻言,斩钉截铁的说道。
“阎国公不必推辞。”
“朕信得过阎国公为人,只要阎国公在一天,这天子剑就在阎家一日!”
“阎国公之忠义,担得起这天子剑!”
阎国公闻言,心头一热,眸光颤动。
“噗通!”
他单膝跪地,双手接剑。
“臣谢陛下皇恩。”
“今日接剑,若阎家族人,持宠而娇,肆意妄为。”
“那不用陛下出手,臣便以这天子剑斩之!”
阎国公话音一落。
太和殿前。
满朝大臣、勋贵,别有心思者,都是将头垂的更低,不敢流露出半分不满。
杨辰恩威并施之下,阎国公已然归心。
今日早朝。
杨辰流放高家、焚毁铁券、恩威并施、收服国公,一气呵成。
自此。
京都再无勋贵,皇权独尊!-content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