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tentstart-扫平北地?!
卢莽心脏狠狠震颤。
这话大牛敢接,他不敢啊……
杨辰看着卢莽和大牛的反应,并没有开口。
大牛对他无条件的信任,能征善战,但或多或少有些冲动。
而卢莽更稳重些,想问题更全面,更理性些,但缺乏想象力,不过总体而言,中规中矩,稳扎稳打,已经很好了。
他二人可以说是很好的搭档。
但若说独当一面,二人都有些短板。
此时杨辰想要看看卢莽接下来的反应。
沉默良久。
卢莽终于回过神来,他躬身道。
“陛下雄才大略,末将远不能及。”
“但如今东部沿海一带,寇患严重,此时发兵北地,这太危险了。”
“一但北境爆发大战,沿海一带必定乘势而起。”
杨辰点头说道。
“卢爱卿所虑,一点不差。”
“不过若是朕已经掌控了新罗呢?”
这一句反问。
直接把卢莽彻底干懵了。
脑袋瓜子,半天反应不过来。
刚刚还谈着对付梁、魏,现在又掌控新罗了?
卢莽咬牙让自己冷静下来。
他自杨辰问他看法时,就知道其实杨辰在考验他。
身为大丈夫,岂能没有建功立业之心。
他卢莽为将一任,自然想得到杨辰的赏识。
大昌国主进京求援,京都人尽皆知。
这次杨辰召他进宫。
他可是早早做足了功课的。
只是杨辰这一连串的语不惊人死不休,直接把他干懵圈了。
快速冷静下来后。
卢莽微微冒汗。
如果陛下真的……暗中掌控了新罗…
心思电转。
卢莽呼吸微微急促,快速说道。
“如果陛下掌控了新罗。”
“便可以新罗为阵地,将梁、魏与东部沿海阻断。”
“沿海海寇,胜在往来迅疾,踪迹难寻。”
“但他们终究是居住于海上岛屿。”
“我大唐距离他们大本营海距遥远,但新罗地势探入海洋……”
“……”
卢莽思绪快速跳跃着,嘴里不停说着,他抓住了关键。
说到最后,他猛然抬头。
“陛下…您这是要以新罗为基,根除海患!”
“而后借新罗地势,突袭大魏皇城!”
“再与北域四盟国、大唐形成包围,将大梁困死!”
话一说完。
卢莽自己都被自己震惊了。
新罗确实是扫平北地的突破口,只不过……
“陛下,新罗地理位置太重要了。”
“大梁、大魏必然对他严加防范……”
卢莽说到这里,停了下来。
因为他发现,杨辰正气定神闲的看着他。
到了这一刻。
他才恍然大悟。
陛下他不是说如果……这不是假想…
他可能已经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,掌控新罗了!
看着怔怔出神的卢莽。
杨辰笑着说道。
“卢爱卿你所想一点不差。”
“这一次,对与梁、魏之战,便是你大展拳脚之时。”
见杨辰如此说。
卢莽确信了,杨辰已经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手段,掌控了新罗。
而且,杨辰将这等机密讲与他听,有这般说,这是要重用他了!
“噗通!”
卢莽单膝跪地。
“陛下大才!”
“陛下有气吞万里之雄心,臣愿赴汤蹈火,为陛下拓土开疆,纵百死尤不悔!”
大牛此时还没完全反应过来,不过卢莽说的,正是他心中所想,他跟着单膝跪地。
“俺也一样!”
看着龙案前的两员猛将,杨辰微微点头。
通过卢莽刚才的表现,他心里也有底了。
大牛征战沙场乃无双猛将,但行军打仗,还是有太多短板,卢莽心思通透、缜密、谨慎,正可弥补大牛的不足。
接下来,这一场即将席卷东大陆东北区域,以及东部海域的大战。
卢莽与大牛搭配,可以独挡一面,负责一摊。
现在可以与他二人,仔细商谈布置了。
“两位爱卿平身。”
“上前来,与朕仔细商谈。”
“你二人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!”
大牛、卢莽激动应道。
“诺!”
二人靠近龙案。
杨辰手指地图,与二人说道。
“这一次兵援四盟国,只是开始,不可冲动。”
“龙牙禁卫,前往北域六国战场,但凡对敌,所配军备全换成第二等级。”
“没朕的命令,不可大举进攻,以固守四盟国边境城池为主!”
“另外……”
“…………”
杨辰仔细布置着,卢莽不是提出一些补充的细节建议。
而大牛也是全程都拿着一个小册子,在上面涂涂画画。
他头脑没有卢莽那么灵光,他得记下来。要不然太多弯弯绕绕,他记不住。
他可不想给杨辰坏事。
不过他如今识字还是不全,所以在只能在小本本上鬼画符似的涂涂画画。
也正因如此,杨辰才会允许大牛将这等军事机密记录下来。
毕竟就大牛那鬼画符似的记录,也只有他自己能看懂了。
这一场布置,一直进行到深夜才结束。
大牛、卢莽带着杨辰的圣旨,激动万分的出了皇宫。
御书房中。
杨辰自怀中拿出一张小小纸条。
那上面密密麻麻用暗语,详细记录者新罗这两个多月发生的一切。
这是上官云曦亲手写的。
以青雀为载体,千里传书。
数日之前,他就已经收到了这密信。
看着那独属于上官云曦,潇洒飘逸的字迹。
杨辰眸光微动,其中相思渐浓。
良久之后。
杨辰长出一口气,看着窗外,黑夜中明月越发圆润明亮。
萧布世咱们的较量,要到决胜之时了。
你确实难缠。
但你的底,朕清楚的很。
而朕的底,你不知的太多。
你想逐步蚕食大唐,图谋中原,这本是良策。
可惜。
朕性子急。
比起拉锯战,朕更喜欢,毕其功于一役!
……
第二日。
大唐军队集结。
大牛、卢莽率领龙牙禁卫,全员出动,另又有五万京都军队同行出征。
一路北行的大军中。
大昌国主看着身旁,那比他整整高出两头的重甲将军,感觉自己腰板又硬了。
……
在大昌国主请到大唐援军,赶赴北域六国战场之时。
上官云曦距离京都,也只有五日路程了。
这一日。
杨辰早早发出请柬的吐蕃使节,终于再次到访大唐。-content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