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tentstart-刘璋找了一家豪华的酒馆,展露出对荀攸的敬重。
酒菜上齐之后,刘璋端起酒杯,敬向荀攸。
“多谢荀大人赏光!”
“刘校尉请攸吃饭,该是攸谢才是。”
荀攸同样举起酒杯,二人一饮而尽。
“在下与荀大人一见如故,如荀大人不弃,我二人兄弟相称,如何?”
刘璋一边给荀攸倒酒一边套近乎,只是这让荀攸更加警惕。
荀攸笑了笑,委婉地拒绝。
“刘校尉才华惊人,年仅三岁便开创七言诗,更被许劭评鉴神童之名!”
“后又拜大儒郑玄先生为师,连郑玄先生都对刘校尉赞不绝口!”
“刘校尉贵为汉室宗亲,连年纪轻轻便担任校尉之职,前途不可限量!”
“攸只是一小小的黄门侍郎,又怎敢高攀呢?”
荀攸的话几乎就是世人对刘璋的看法,不过他自己不敢苟同。
刘璋所依仗的,无非就是将近两千年的历史经验。
出口成章完全是做了历史的搬运工!
要说天赋,他更有自知之明了。最多就是常人之资。
别说比诸葛亮,就是和一般的谋士相比,肯定也要差上好多。
好在十几年的埋头苦学,让他把历史经验和知识渐渐地融为一体。
“荀大人莫非看不起在下?”
刘璋把手僵在半空,一脸沮丧的看着荀攸。
我到底哪里吸引他了?荀攸的心中大为不解。
论出身,刘璋是汉室宗亲,父亲是当朝九卿。
论学历,刘璋师从大儒郑玄,郑玄对他的评价非常高。
论才华,刘璋三岁便自创七言诗,如今更是出口成章。
荀攸虽然是颍川世族,但在族中地位并不高,完全不能和刘璋相提并论。
“既然刘校尉不弃,我等日后便兄弟相称。贤弟请!”
荀攸向刘璋点了点头。刘璋如此盛情,他也不能在不给面子。
“荀兄请。”
刘璋这才开怀大笑,二人一饮而尽,刘璋继续帮荀攸斟酒。
“弟不日便出战颍川,不知兄有何教我?”
“此等军国大事,愚兄怎敢乱说!”
荀攸的回答没有让刘璋有丝毫意外。
荀攸外愚内智,从来不主动显露自己的才华。
“荀兄才智超群,还望不吝赐教!”
刘璋表情恭敬,一副虚心求教的模样。
荀攸也不好意思在推脱,便问道:
“贤弟觉得朝廷三路大军如何?”
刘璋拿起手中的酒杯,一饮而尽,然后缓缓道:
“皇甫嵩三人虽是当世名将,但西园将士久疏战阵。据弟所知,三位中郎将麾下兵不满万!”
“黄巾军虽是暴民组成,但张角策划多年!即便仓促起事,依然不可小觑!”
“黄巾军至少数十万人,而官军只有不到万人!数千正义之师怎敌数十万残暴之众?”
“以弟浅薄之见,怕是胜负难料!”
荀攸赞许的看了一眼刘璋,看来刘璋是有真才实学的。
“贤弟既知难敌,为何还要自投罗网?”
刘璋又为自己斟了一杯酒,一饮而尽。
“哎!”-content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