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tentstart-尽管诸葛亮无所不能的形象完全崩塌,可是对于刘备来说,诸葛亮仍旧是不可或缺的谋主。
尤其是规划势力战略,以及处理政务方面,仍旧是无人能出其右。
这次大军西进解围武陵郡,进攻刘璋率领的东军,还是由诸葛亮统筹全局。
刘备留下五千军守卫长沙各要道后,以关羽为大将,诸葛亮为军师,亲率四万五千兵马进发武陵。
在诸葛亮的建议下,大军从临湘登船直奔武陵郡治所临沅。
仅仅用了七天的时间,四万五千人就全部运抵临沅附近。
不仅能极大的节省时间,士兵还得以获得了喘息的时间。
经过一番探查,临沅城尚未被攻破,但是已经被五溪蛮层层围困。
等到粮食耗尽的那一刻,恐怕就是临沅城破之日。
面对如此危急的局面,关羽建议立刻率领精兵突袭。
蛮人勇猛,却没有什么智谋。
只要关羽神兵天降,蛮人惊惧之下必定一哄而散!
如此临沅城之危自然解除。
诸葛亮拦住了关羽,没有同意他的计划。
原因也很简单。
击退蛮人容易,只要率军杀到,蛮人一定会一哄而散的跑回山中。
这样临沅城的危机只不过是暂时解除了。
五溪蛮袭击临沅,已经确定是受到了刘璋唆使。
蛮人是野蛮人,没有道理可言,但是他们一定不会放弃临沅城。
等到己方大军退走,蛮人必然会重新杀出来围困临沅。
如此来来复复,一直治标不治本的话,无疑会拖累整体计划。
想要一劳永逸,必须找准机会痛击蛮人!
虽不说将他们打得全军覆没,至少也要死伤个七七八八才行。
刘备思来想去,还是觉得按照诸葛亮的意见,谋定而动。
谁也不想在前方征战的时候,后方被蛮人频频作乱。
武陵郡的环境本就一般,再任由蛮人肆虐,对于整个郡都是火上浇油。
好在蛮人的头脑简单,以诸葛亮的谋略算计他们实在是大材小用。
诸葛亮仅仅用了些粮草作为诱饵,就成功将蛮人骗到了山谷之内。
正当五溪蛮兴高采烈的抢夺战利品时,一声巨大的响声凭空乍现。
紧接着以关羽,文聘为首的四万大军从八方袭来,将一万蛮人团团围困。
天道好轮回,苍天饶过谁?
当初五溪蛮如何围困临沅的,如今就怎么遭到了关羽的围困。
秉着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的想法,刘备军不要俘虏,展开了血腥屠杀。
雄溪、樠溪、辰溪、酉溪、武溪共同组成的一万余大军拼死抵抗,可仍旧敌不过早有准备的刘备军。
一万余五溪蛮兵败如山倒,交战仅仅半个时辰,已然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。
这一战,似乎将在豫章郡受到的怒火全部倾斜在了蛮人身上。
整片战场到处都是残肢断臂,土地完全被鲜血侵染。
最终一万余蛮兵全部阵亡,没有一人逃出生天。
关羽亲手斩杀了四位蛮族族长,文聘也斩获了一位蛮族族长。
经此一役,五溪蛮彻底遭遇重创。
不仅族内青壮遭遇毁灭性打击,连最顶层的五位族长也全部阵亡。
恐怕未来五年内,五溪蛮都不敢再踏出山林一步!
在诸葛亮的精心布置下,刘备军以全歼蛮人宣告战斗的结束。
得益于这次酣畅淋漓的大战,三军士气大振!
敌军全军覆没,还保证了刘备率军抵达武陵的消息没有走露。
诸葛亮凭借这次战功,重新立起了算无遗策的谋主形象!
四万五千大军在武陵郡活动,目标太过显眼。
为了确保消息绝对保密,刘备打扫完成战场后,立刻率军全部进驻临沅。
辅匡见到刘备的那一刻,顿时感动得痛哭流涕。
这一刻,他才算是没有辜负徐庶的重托!
进驻太守府内,刘备立刻召开了议会。
自从诸葛亮提出聚歼刘璋东军,生擒刘璋的计划后,始终没有给出最终的实施计划。
由于当时的条件,以及刘备没有亲临战场,便没有过多追问。
如今大军已然到达了临沅,距离最近的战场夷道也只有不到百里。
刘备身为三军统帅,自然也要知道所有的战略计划!
“孔明,说说你的计划吧!”
诸葛亮转头看向辅匡,先是提出了疑问。
“辅将军,元直那里是什么情况你知道吗?”
辅匡连连点头,说来也巧了!
蛮人被刘备大军引走后,徐庶就派人来传达消息,刚刚抵达临沅。
“主公,军师,目前刘璋所有兵马的情况都已了解清楚。”
“黄忠,张辽率领两万大军围攻夷陵,刘璋亲率一万大军进攻夷道。”
“徐军师坐镇的虎牙没有敌军进犯,可是碍于两万鱼复水军霸占长江,并不能形成有效的支援。”
“不过刘璋目前毫无寸进,各处兵马也没有什么建树。”
刘备眼中喜色连连,通过这次大战,让他完全看到了徐庶的才能。
再次看了看诸葛亮,刘备心中不免有些疑惑。
莫非徐庶的军事才能比诸葛亮更强?
恐怕一切疑惑,会通过这次大战的结果揭晓。
“张飞将军与刘璋麾下典韦大将单挑不敌,受了不轻的伤。”
刘备原本兴高采烈,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时大惊。
“什么!益德受伤了!现在怎么样了?”
关羽也跟着紧张起来,三人可是结义兄弟,感情非常深厚。
“主公不必担忧,张将军都是些皮外伤,修养些时日定能痊愈!”
具体情况辅匡也不太清楚,不过他很确定张飞没有性命之忧。
“刘璋,你屡次伤害我兄弟三人,这次我要你血债血偿!”
刘备这次要用实际行动告诉刘璋,自己再也不是那个任他肆意揉捏的软柿子了!
如今的自己也是手握十万大军的一方诸侯,谁都不能小瞧他!
刘备已经迫不及待了,哪怕是承受不小的代价,也不能就此放过刘璋!
“孔明,你的计策呢?”-content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