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tentstart-中秋节,学校放假三天。
聂扶摇和老太太在厨房里准备明天的月饼。
老宅的阿姨也被儿子接走过节了,正好祖孙都有时间,闲来无事,遂对制作月饼产生了兴趣。
老太太不会做,聂扶摇之前也没做过,好在时下的短视频有很多的美食博主。
她的动手能力很强,而且特别的稳,基本上能照着美食博主的做法,完全复制下来。
聂家两位老人虽说上了年纪,可因为生活条件不错,都不显老。
牙口方面更是没问题。
因此,祖孙俩决定多做几样。
她捏着硅胶的铲子在锅里炒制糯米粉,老太太则在旁边碾压煮熟的红豆。
“我还是第一次做,看着不难。”老太太脸上带着笑。
虽说蔡文珊已经离开了聂家,可孙女找回来了,而且还是聂家真正的血脉。
再加上这些日子,她每周都会来聂家,相处的特别愉快。
她心里的失落似乎也只剩下了一点点的遗憾。
其实她该感激聂扶摇的,如果她不出现,聂家可能要绝后了。
按照聂凌川的做法和态度,这辈子是忘不掉方云梧的,结婚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。
如此一来,送走了一个早已成年且有自立能力的养女,得到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孙女,还是赚到了。
血缘真的很重要,这是一个家族维系的纽带。
博爱且大无私的人,大概是不在其列的。
可只要是人,难免都会有自己的私心。
“这位美食博主也说了,很简单。”聂扶摇将炒好的糯米团取出来,分成小剂子,“你不想要个孙子吗?”
老太太扭头看了眼孙女,道:“想。”
这是实话。
“不是重男轻女,就是想一样要一个。当初我生下你爸,还想要个女儿呢。折腾好多年一直都没怀上,医生看了不少,也吃了不少的中西药,就是盼不到,然后就领养了文珊。”
这也是实话。
“你有个舅爷爷的,不过前些年走了。我祖籍是江南的柳城,那里也是一座古镇,离着太远,快二十年没回去了。”
她能和自己如此平和的聊天,聂扶摇还是很开心的。
“那边的人也没来看你?”
老人家回不去这是没办法,可年轻人按理是应该经常探望长辈的。
就算再忙,一年一次也不难。
如今交通便利且发达,天南海北近乎没有了阻隔。
老太太表情落寞的摇头,“没有,想想有五六年没来了。也可能是现在生活压力大,都在拼事业呢。”
其实呢,在聂扶摇心里,情况不外乎这么几种。
要么是双方的家庭条件相差无几,互相用不上。
要么对方条件很阔绰,瞧不上聂家。
或者是对方条件不好,经常来往难免会被人觉得是打秋风的,自尊心比较强。
最后一种可能性,就是两家之间有什么矛盾,干脆也就不来往了。
大概是察觉到了聂扶摇的想法,老太太道:“当初你舅爷爷离世,我正好生了一场大病,去不了,只让你爸去送了最后一程。”
“您是觉得那边因为这件事,埋怨上您了?”
“谁知道呢。”老太太恍惚片刻,沉默下来。
这是聂扶摇来到新世界的第一个中秋节。
当晚,一家四口坐在庭院的凉亭内,桌上摆着一壶茶,几样自制月饼,抬头看着头顶的夜空。
老爷子看了好一会儿,感慨道:“现在的夜晚,乌蒙蒙的,别说星星了,连月亮都不容易看到。”
“谁说不是呢。”老太太也有感而发,“咱们年轻那会儿,到了晚上,总能看到漫天的繁星,坏境污染太严重了。”
“没办法,科技进步带来的必然过程,随着科技的发展,早晚有一日我们能重新看到繁星的。”聂凌川掰开一块豆沙月饼,另一半递给了老爷子。
“倒是可以研发一下新能源。”聂扶摇正低头拆解肥美的螃蟹,“露深花气冷,霜降蟹膏肥。再晚些日子,螃蟹的味道会更好。”
三位长辈笑吟吟的看着她,不免也有些食指大动。
聂凌川帮着拆解一只螃蟹,放到女儿的餐盘中,“喜欢就多吃两个,不要过量。”
“一年也就这么一会,吃上三五个吧。”她将肥嘟嘟的蟹腿肉塞到口中,“平时我很少吃,懒得去壳。”
老太太则给她倒了一盅黄酒,以驱散螃蟹带来的寒凉。
“明天给你做河虾盖饭吃,你爸最喜欢这个了。”
“谢谢奶奶。”
聂扶摇很喜欢海鲜,而且她对海鲜不会过敏。
中秋夜,秋风带着凉意,穿亭而过。
老太太大概是被气氛感染,开口吟唱着一支江南民间小调。
音调活泼中带着喜悦,听歌词的大意,是庆祝中秋丰收之美的。
老爷子半眯着眼睛,手指在膝盖跟着节奏轻点,父女俩则捧着黄酒,偶尔抿一口。
**
蔡文珊站在落地窗前,看着异国的月亮,硕大而明亮。
自从来到国外,她的工作室就关了,并且在鹰国找了一家公司任职。
她的个人能力还算不错,却称不上顶尖,比她优秀的设计师大有人在。
因此,比起在国内的地位,在这里可谓直线下降。
公司今年的冬季时装周,她本想自荐争取一下资格,没想到却被别人抢走了。
任凭她如何的据理力争,最终还是凭借个人成绩说话。
蔡文珊被无情的刷掉。
想到今天是中秋,不知道聂家有没有想起她。
聂凌川......
是否会在这个月圆的节日,哪怕对她有一丝情分在。-content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