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tentstart-
王永吉字修之,号铁山,南直隶高邮人。
天启五年进士,初授大田知县。
历任饶州推官,户部郎中,通州兵备道,山东巡抚等职。
王永吉为官仁厚节俭,治理有方。
担任通州兵备道期间均徭役,赈灾民,救民无数。百姓念其恩,在他离任后立祠纪念。
他虽是文人出身,却有领兵之才。
崇祯十五年王永吉担任山东巡抚,时山东流贼四起,堵塞漕运。
王永吉亲率三百骑兵征讨,不到两个月全部平定。一时间名声大噪,有北史南王之美誉。
(北史:史可法,族籍河南。南亡:王永吉,族籍南直隶。)
崇祯十六年初,建奴入关劫掠至山东,王永吉无兵无将只能旁观。建奴退兵时尾随在后,建奴前脚出城,他后脚就进城,并以收复失地的名义上奏朝廷。
后被崇祯召至京师当面质问。
王永吉自知有罪并弹劾自己,崇祯没有降罪,而是以收复失地有功的名义擢升其为蓟辽总督兼兵部侍郎。
历史上的王永吉在得知京师告破,崇祯自缢后,率领三十骑回乡。
随后南下投奔弘光朝廷。
结果被弘光朝廷安排到刘泽清身边当总督。
后跟随刘泽清一起降清。
降清后遭到多尔衮排挤,上疏辞官,被罢官为民。
多尔衮死后被顺治启用,复起为官。
纵观他历史上的这一生。
虽然投降满清是个污点,但投降后只担任文官治理地方,不曾去前线杀人屠城。
和双手沾满鲜血的洪承畴截然相反。
......
北直隶蓟州府遵化城内。
蓟辽总督王永吉听完旨意的内容后,朝送旨的太监磕头:“臣王永吉领旨谢恩,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“王总督快起来吧,”送旨的太监笑着递过圣旨,“此番平辽王总督掌管十六万兵马!陛下可是把大明朝的家底都交给你了!”
年已五十的王永吉后背不停冒汗:“惶恐,实在惶恐!”
此前就得到消息朝廷要准备平辽。
他猜测吕大器,袁继咸甚至史可法担任总督。
没想到,总督竟是他自己。
已经知天命(五十知天命)的他有种老当益壮的感觉。
“别惶恐了,”太监倒背着手说道:“赶快按照旨意征调兵马,随后收拾一下跟我们回京誓师吧。此番平辽乃国之大事,陛下要和你们所有人都见上一面。”
“是,我这就安排。”王永吉先是让人给太监准备一桌酒席接风,随后开始调动兵马。
陕西三边总督府。
吕大器辞官养病的公文刚送出去不到十天,他便接到了朝廷的旨意。
看完旨意的内容后,吕大器如释重负。
他开心地像个孩子,在屋子里上蹿下跳,嘴里念念有词:“陛下圣明!当今陛下乃千古第一明君!”
“总督大人,曹化淳曹大人前来拜会。”门外突然响起侍卫的声音。
“病了,不见!”吕大器不假思索地回答。
“他...他是拿着锦衣卫令牌来的,而且已经到门口了。”
吕大器浑身一震,急忙跑向床头。
不等他躺倒床上,门便被曹化淳从外面打开。
看着活蹦乱跳的吕大器,曹化淳哈哈笑道:“陛下真乃当世神医也!”
“什...什么意思?”吕大器尴尬地站在原地问。
“旨意来之前你病的起不来炕,旨意刚到你就痊愈了,陛下难道不是神医吗?”
“咳咳,”吕大器用咳嗽掩饰内心的尴尬,“曹大人不在钱庄待着,跑到这里来作甚?”
曹化淳转身关好门,确定屋里没有外人后说道:“陛下命我来问吕大人个问题。”
“什么问题?”吕大器顿时严肃起来。
“平辽的用兵之法!从后勤到战术,再到战略!如果吕大人方便的话,还请写下来!”曹化淳认真说道。
“没问题!”吕大器拿过纸笔,思索良久后写了起来。
直隶宣府镇。
李性忠和刘肇基同时接到旨意。
送旨的锦衣卫嘱咐道:“两位总兵大人一定要按照旨意调兵,不能多调,也不能少调!朝廷正在草原上施行卫所制,蒙古人很可能会搞出动静来!两万多骑兵是用来应急的!”
李性忠两眼一瞪:“旨意上写了多少,我就调多少,岂敢多调?”
“大人麾下近半数兵马都隶属于勇卫营,勇卫营只听陛下一个人的话,所以我才嘱咐两句!”
“放心,忘不了!”李性忠呲着牙说道。
刘肇基伸手拍了拍锦衣卫的肩膀,顺势把一个装满银币的小包递了过去并问道:“老兄贵姓啊?”
锦衣卫斜眼盯着小包:“免贵姓王,这是什么意思?”
“原来是王兄,”刘肇基又拍了拍锦衣卫的肩膀,“这是我和李大人的心意,还请王兄笑纳。”
“这……这怎么好意思呢……”锦衣卫满脸羞涩,一边将小包往怀里揣,一边头摇得像拨浪鼓:“只许这一次,下不为例。”
等锦衣卫收下银子,刘肇基看了李性忠一眼,得到对方的回应后问锦衣卫:“王兄,朝廷新上任的户部尚书什么来头?”
“问这个干嘛?”锦衣卫抬起眼皮,警惕道。
“打仗打的是钱粮,户部掌管一国之钱粮!我们想探探他的底,好心里有底。”刘肇基回答。
“嗯...”锦衣卫迟疑片刻,“东林!”
李性忠忽然问:“东林有好有坏,请问这位谢尚书属于哪种?”
锦衣卫咋舌摇头:“李大人这话很...”
“很什么?”李性忠追问。
“很得罪人!”锦衣卫回答:“很多时候大忠似奸,大奸似忠,所以在朝堂上辨不出忠奸!”
李性忠怔了下,若有所思的点点头。
“两位大人还是赶快安排好调兵的事,随后在我等的护送下回京复命!”
李性忠和刘肇基同时抱拳:“有劳了!”
居庸关。
唐通接到旨意后跟着锦衣卫出城。
走着走着他忽然勒住战马。
“怎么唐大人?为何停止不前?”锦衣卫问。
“不对吧?”唐通疑惑且警惕地问:“京师的方向在东南,咱们为何往东走?你们这是带我去哪儿?”
“去昌平!随后和从密云赶来的黄得功黄大人一起南下京师。”
“和黄得功一起走?”
“是。”
“谁让你们这么安排的?”唐通撇着嘴问。
“这是陛下的安排。”锦衣卫回答。
“挺好!”唐通毕恭毕敬的回答。
“别磨叽了,赶紧走啊!”在唐通的催促下,一行人再次启程。-contentend